硅砂雨水收集系统介绍:硅砂雨水收集系统设计要点
2025年5月7日,硅砂雨水收集系统介绍:硅砂雨水收集系统设计要点
硅砂雨水收集系统设计需综合材料特性、结构工程与环境需求,以下为关键设计要点及技术方案:
2025年5月7日,
硅砂雨水收集系统介绍:硅砂雨水收集系统设计要点
硅砂雨水收集系统设计需综合材料特性、结构工程与环境需求,以下为关键设计要点及技术方案:
一、系统组成与流程设计
核心模块构成
收集层:采用透水路缘石、硅砂滤水沟等替代传统雨水篦子,实现面式排水并同步过滤污染物;
蓄水池:由硅砂模块拼装蜂窝状结构水池,外侧包裹透气防渗膜,兼具储水保鲜与防渗功能;
净化层:通过硅砂滤水砌块逐级过滤,悬浮物去除率80-90%,结合消毒设备(如紫外线或次氯酸钠)保障出水水质;
回用/渗透层:配置硅砂渗透井及穿孔管渠,实现雨水回用或自然回补地下水。
工艺流程
雨水→收集管道→初期弃流装置→硅砂模块蓄水池→多层过滤→消毒→回用(灌溉/冲厕)或渗透回补。
二、材料与结构设计要点
硅砂模块特性
高强度、耐压耐磨,孔隙率可调(微米级孔隙透水技术),透水速率≥2.44m/h;
蜂窝状组装形式提升结构稳定性,抗漂浮能力达≥100kN/m²。
防渗与透气平衡
采用透气防渗砂或覆膜技术,阻止水分渗漏同时接通地气,避免储水腐化。
三、施工技术规范
地基处理
基坑开挖后需夯实基底,浇筑混凝土底板(厚度≥150mm),预留进出水管接口。
模块拼装
硅砂模块按蜂窝状横向咬合,纵向预留5-10mm伸缩缝;
外层包裹土工布+挤塑板(厚度≥30mm),接缝处热熔焊接密封。
运维要求
定期冲洗滤层(建议3年/次),检查防渗层完整性;
水质监测频次:回用水每月1次,渗透水每季度1次。
四、应用场景优化策略
城市道路
采用透水砖+滤水路缘石组合,降低地表径流系数至≤0.3。
建筑园区
定制模块化蓄水池(容积按年径流量70%设计),集成智能泵站实现自动回用。
生态修复区
强化渗透回补子系统,硅砂渗透井间距≤20m,促进地下水补给。
五、经济与环保效益
成本节约:较传统雨水系统降低30%建设成本,运维成本减少50%;
节水减排:年雨水回用率≥60%,悬浮物减排量≥80%;
热岛缓解:透水地面占比提升20%,地表温度降低3-5℃。
通过模块化设计、材料优化与智能控制技术,硅砂雨水收集系统可实现雨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与生态可持续性目标。具体参数需结合当地水文数据与规范(如《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》)调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