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安装和维护模块式蓄水池?
2025年5月15日,硅砂雨水收集系统介绍:如何安装和维护模块式蓄水池?
一、模块式蓄水池安装流程及技术要点
(一)安装前准备
场地勘查与规划
选择地势平坦、远离高压线及污染物堆积区域,确保场地满足蓄水池尺寸要求(至少预留1米操作空间);
2025年5月15日,
硅砂雨水收集系统介绍:如何安装和维护模块式蓄水池?
一、模块式蓄水池安装流程及技术要点
(一)安装前准备
场地勘查与规划
选择地势平坦、远离高压线及污染物堆积区域,确保场地满足蓄水池尺寸要求(至少预留1米操作空间);
核对模块数量及配件(包含紧固件、密封胶等),准备挖掘机、水平尺、电焊机等工具,并制定防塌方应急预案。
基坑开挖与地基处理
按设计尺寸分层开挖,深基坑需分台阶放坡(坡度≤1:1.5),同步设置排水沟防止积水;
地基压实密实度需≥95%,软土地基需换填砂石或浇筑200mm厚C25混凝土底板。
(二)结构与密封施工
模块拼装规范
模块承重柱需垂直对齐,相邻模块间距5-10cm,采用专用卡扣连接,每层安装完成后用水平仪校准平整度(偏差≤5mm);
同步预埋进出水管及检查井,管道接口处需缠绕密封胶带防渗漏。
防渗与加固措施
铺设两布一膜复合土工膜(搭接宽度≥15cm),焊接温度控制在250℃-300℃,焊缝需通过气密性检测;
模块外围包裹土工膜后,需铺设20mm厚木板或细沙层作为缓冲保护,避免回填硬物刺穿膜材。
(三)回填与抗浮处理
分层回填技术
采用原土分层回填(单层厚度≤15cm),压实度≥90%,禁止单侧回填导致模块倾斜;
回填至顶部时预留50cm空间,用于绿化覆土或透水铺装。
抗浮设计
地下水位较高区域,回填过程中需同步向模块注水,水位高度与回填进度保持平衡;
增设混凝土锚固桩或配重块,防止雨季浮力破坏结构。
二、模块式蓄水池维护管理规范
(一)定期检查与清洁
巡检周期
雨季前检查土工膜完整性(重点观察焊缝及接口处),旱季每季度清理一次沉淀物;
暴雨后监测进出水口流速及泥沙淤积量(淤积超过池容20%需启动清淤)。
清洁操作
人工清理漂浮物时,禁用尖锐工具划伤膜材,推荐高压水枪冲洗(压力≤3MPa);
反冲洗系统每3-6个月启动一次,水流方向与正常使用相反,持续10-15分钟。
(二)性能维护与优化
水质管理
出水端安装浊度传感器(阈值设定≤5NTU),超标时触发紫外线消毒模块;
干旱地区添加缓释型抑菌剂,藻类滋生。
结构稳定性监测
每年进行一次水密性试验:注满水后静置24小时,水位下降≤3%为合格;
利用激光测距仪检测模块沉降量(年沉降量≤10mm)。
(三)极端气候应对
冬季防护
北方严寒地区需排空蓄水,并在模块顶部覆盖保温棉(导热系数≤0.04W/m·K);
检查井加盖防冻锁扣,防止冰雪堵塞管道。
暴雨应急响应
实时联动气象预警系统,提前降低蓄水池水位(预留30%调蓄容量);
启动溢流阀时检查周边排水通道,避免次生积水灾害。
三、典型问题解决方案
模块渗漏:定位渗漏点后拆除相邻模块,重新焊接土工膜并涂刷聚氨酯防水涂料;
管道堵塞:采用管道机器人探查,结合高压水射流疏通(优先保护过滤层完整性)。
通过标准化安装流程与动态维护策略,模块式蓄水池可实现年均运维成本降低25%,系统寿命延长至30年以上。